抗暖化 都市規劃要扮演更積極角色 - 生態環境討論

Catherine avatar
By Catherine
at 2007-12-09T03:41

Table of Contents

http://e-info.org.tw/node/28853

作者:李永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候補理事、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

全球暖化議題迅速發燒,而此一問題的根源與人類行為息息相關,特別是二氧化碳排放對
於全球暖化所起的關鍵性影響。國際能源署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從 1990年到2005年之
間,每人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從5.73噸大幅增加為11.25噸,亞洲排名第1,全球排名18
。而Nature期刊11月15 日的報導指出,台中火力發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高達4130
萬噸,居全球第1,麥寮電廠(3240萬噸)則由第6名晉升為第5名,以國家總體而言,台
灣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全球第13名。

這些驚人數據說明我們目前的消費型態所造成的環境負荷,遠遠超出自然所能容受的範圍
,而在物質文明氾濫的生活形態中,我們生活中的種種細節,是累積地球走向崩潰的總和
。此一未來甚至已經到來的預期負荷提醒我們,必須試圖扭轉傳統發展的思維,避免不必
要的硬開發,學習種種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方式,方能共同維繫永續發展的可能性。換言之
,做為地球公民的每一個成員,需要更多的友善創意與自決責任,發展各種因應暖化問題
的提案,並且具體實踐在日常生活之中。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浪潮下,全球各地的都市為避免被邊陲化,積極地從不同面向參與全
球議題,也採取「開創地方差異」來獲取流動與著床的流動資本,因而產生了「全球都市
化」(glurbanization)現象。因此,全球化下的地球公民自應在各都市重新檢視這個新
圖像下應有的態度及作法。

都市是一個有機聚合與變化過程的總和體,某個時代的解方或許卻是另個時代亟需面對的
困境,而此種種不同的發展烙印,也構成了都市不同層次的紋理。因此我們對於都市現在
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她歷史脈絡的認識,而認知每個都市的獨特性,才有可能在這個基礎
之上,面對過去的歷史負債,並且對未來的預期負荷有所回應。

以台灣城鄉發展的歷程而言,都市更新、公寓大廈、及生活巷道三個空間場域是都市地區
因應全球都市化現象應優先回應的重點地區。因此,應該透過對這三個空間議題的深入探
討,並結合因應全球暖化的都市規劃提問,試圖從因應未來挑戰的角度,勾勒都市規劃在
台灣的可能座標與實踐方向。

以都會地區為例,新舊交錯為都會空間的顯著現象,然而都市更新的議題除了從都市景觀
與功能思考外,更與都市未來發展密切相關;公寓大廈則為台灣都市愈來愈主要的住居現
象,而這也造成了都市空間人際互動與社區發展之特殊性;巷道雖為都市居民主要的生活
空間,但卻是往往是充滿衝突與不適感的所在,因此如何使之成為塑造生活形態的生活巷
道,亦是現階段重要的議題。

都市更新同時具有兩種意涵,一種是都市擴張的想像,另一種則是讓都市記憶具有再生的
活力。以大都市的都市更新而言,在快速的都市化過程中,是比較傾向前者的,都市一方
面迅速向外蔓延,一方面以拆除老屋蓋新屋為其主要方向,而忽略了對於歷史記憶的保存
,這使得台灣都市的現代化過程失去特色,並造成原有都市紋理的斷裂。

另一方面,台灣超過75%的人居住在都市地區,而都市地區的建築也由早期的透天厝或連
棟街屋轉變為公寓大廈。但公寓大廈的住戶除了原住民(原地主)外,還有新住戶及租屋
族,這三個族群的人對住宅的需求及社區的想像並不一樣,因而對公寓大廈的認同較低,
往往不容易形成共識。尤其是租房族的流動率高,更是對公寓大廈公共事務的參與意願低
落,造成公寓大廈居民缺乏集體的共同記憶,形成「熟悉的陌生人」的群聚。

台灣居住型態稠密,窄小的巷道成為最重要的生活空間,然而這個空間在各種需求的競爭
下,例如車輛與行人的通行需求、停車需求以及衍生的安全、噪音、排廢污染等問題,往
往成為最沒有生活品質的地方,形成擁擠與混亂的衝突之地。

未來的城鄉發展必須將全球暖化的議題納入思考當中,並且試圖從都市規劃的角度在這三
個空間場域回應對此一議題的關注,因為我們期待都市規劃能夠對人與環境的匱乏關係有
所提醒與修補,當許多人嘗試透過不同方式來因應全球暖化議題的同時,都市規劃也應扮
演更積極的角色。

換言之,對於不同都市歷經不同發展模式、不同歷史階段之環境與社會變遷的空間載體,
必須藉由更細緻的理解,更寬闊的視野與縱深,方能建構都市活力之契機,以回應時代與
環境變遷之挑戰。


--

All Comments

環境署報告:應對氣候變化創造綠色就業機會

Carolina Franco avatar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7-12-09T03:40
來源: http://e-info.org.tw/node/28858 本報2007年12月7日台北訊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勞工組織和國際工會聯合會共同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經濟 朝向更節約資源、更具可持續性的方向轉變過程中,能夠創造大量的綠色就業機會。 環境規劃署執行長史坦納表示,人們在談論環境的 ...

美濃鄉親你好嗎?反水庫運動幾多年 三之三

Charlotte avatar
By Charlotte
at 2007-12-09T03:39
後反水庫時代──後續作為 http://e-info.org.tw/node/27021 作者:黃至賢、邱柏瑩、郭艾玫、林家怡、鄭佩馨 鍾永豐(美濃愛鄉協進會前總幹事,現嘉義文化局長):「因為厥個美濃反水庫介運動, 使得大家開始反省水庫對弱勢族群同生態造成介危害,所以厥還係一個進步介運動介開始 。」~摘 ...

美濃鄉親你好嗎?反水庫運動幾多年 三之二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07-12-09T02:29
來自基層的力量──美濃在地的聲音 http://e-info.org.tw/node/26990 作者:黃至賢、邱柏瑩、郭艾玫、林家怡、鄭佩馨 一項地方議題操作的過程,勢必有贊成與反對的聲音此起彼落,反水庫口號喊得震天響的 時刻,當地人民是否曾有不同的想法出現呢?幹部們如何進行溝通協調,讓大家繼續往同 ...

美濃鄉親你好嗎?反水庫運動幾多年 三之一

Poppy avatar
By Poppy
at 2007-12-09T02:16
http://e-info.org.tw/node/26858 作者:黃至賢、邱柏瑩、郭艾玫、林家怡、鄭佩馨 自1970年代末期,國際間逐漸呈現一股反水庫運動風潮,台灣則於1992年底,由高雄的美 濃人民首先走出來捍衛家園,串連瑪家、茂林、瑞峰等地反對大型水庫興建,引發了國內 重視水資源議題的開端,直至今 ...

【大投資 大溫暖?】之 石化篇

Rebecca avatar
By Rebecca
at 2007-12-09T02:04
http://e-info.org.tw/node/28806 文字:陳佳珣、張岱屏、林燕如、孟昭權(公共電視記者); 攝影:陳志昌、葉鎮中、陳慶鍾、孟昭權、張光宗(公共電視記者) 後勁反五輕在環保史上歷史悠久,跟五輕做鄰居,後勁居民的感受是如何?在2005年6月5 日,環保團體辦了一場「我要活下去」大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