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鄉親你好嗎?反水庫運動幾多年 三之一 - 生態環境討論
By Poppy
at 2007-12-09T02:16
at 2007-12-09T02:16
Table of Contents
http://e-info.org.tw/node/26858
作者:黃至賢、邱柏瑩、郭艾玫、林家怡、鄭佩馨
自1970年代末期,國際間逐漸呈現一股反水庫運動風潮,台灣則於1992年底,由高雄的美
濃人民首先走出來捍衛家園,串連瑪家、茂林、瑞峰等地反對大型水庫興建,引發了國內
重視水資源議題的開端,直至今日仍有雲林反湖山水庫運動持續進行中。
從美濃到湖山已相隔十數年,同樣有群人努力秉持著反水庫以保護環境和家園的理念,卻
似乎由於人事地的差異使得操作過程與成果看來有些不同,但肯定都是環保運動史上不可
或缺的里程碑。我們試圖循著美濃人的腳跡,想了解反水庫過程對當地民眾的後續影響─
─環保運動的力量如何轉化、凝聚為美濃社區發展的向心力-希望和現仍進行中的反湖山
水庫運動相對照,在兩者經驗的交流呼應中,尋找水資源議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水庫係築得屎嘛食得」~唱出心聲的交工樂隊
2000年,交工樂隊以《我等就來唱山歌》及同名專輯,獲得金曲獎最佳作曲及最佳製作人
兩項大獎。2002年,交工樂隊在五月天、刺客等知名流行樂團環伺中再以《菊花夜行軍》
拿下流行音樂類型最佳樂團獎座,許多歌迷納悶不知所以然,但交工樂隊在當時社運界和
校園已是頗有知名度的樂團,長期將音樂理念與反美濃水庫運動結合,跨越了傳統與流行
的界線,以音樂表達出美濃人對土地的熱愛。金曲獎的勝利對這些堅持用音樂「說話」的
交工團員可謂莫大的肯定。
「很想為美濃做些什麼!」這是他們聚在一起的最初理念,希望用自己的專長,以影響媒
介的角度來思索音樂與社運結合的可能性,於是這群美濃年輕後生仔,返鄉從在地出發,
第七小組菸樓錄音室,則成為一首首感人肺腑的歌曲誕生地。
1993年4月16日,年邁的鄉親們首次搭乘夜行巴士北上抗爭,卻被高樓與立法院嚇楞時,
突然手上的擴音器變成了麥克風,山歌傳唱一首又一首,「唱到高樓變青山、唱到大路變
河流」。就這樣大家一路唱到立法院,痛陳水庫對美濃生命財產與環境生態的危害,那年
的美濃水庫預算也順利暫被刪除。
「好山好水留子孫、好男好女反水庫」這樣的故事,讓他們從思考音樂的社會文化意義實
踐面來著手,運用月琴、嗩吶等客家傳統八音,再嘗試將家鄉的開墾歷史及反水庫運動的
歷程入詞,輔以親切的客家山歌語調,唱出美濃人對土地的感情,傳達保護自然土地的決
心。因此產生台灣首張反水庫運動的記實音樂──《我等就來唱山歌》──也希望透過這
張專輯的對外發行來爭取美濃以外地區,特別是都會民眾對反水庫運動的同情,乃至支持
。
林生祥上台拿獎座時說:「音樂不應該只是音樂專業者的東西,音樂本來就存在於普羅大
眾的現場。首先要『感謝』的是經濟部水資局,因為他的一項錯誤政策使得我們在美濃幹
了這麼久,自己蹲在鄉下做音樂。我們下去傾聽,下去跟勞動者學習在地的美學形式與精
神……」
擺脫運動歌曲易感倉促不耐聽之印象,交工樂隊精緻有韻味的詞曲不僅成功幫家鄉發聲,
2001年起交工樂隊並受邀參加各國的音樂節,讓台灣的在地音樂可以在世界的舞台上發光
,這大概是當初始料未及的!從對於故鄉土地的關心,肩負起新民謠創作的使命,到可以
讓國際傾聽台灣的在地聲音,他們達到了超乎當初期望的成果,但始終未遠離「音樂要為
理想發聲、為社會服務」的目標。
唱過山歌後,來自於美濃人堅韌的生命力創造出《菊花夜行軍》,交工樂隊表現出社會基
層勞動力的心聲,開始為農民、工人、土地發聲,喚起社會普羅大眾的注意,充滿革命的
能量,在在表現出音樂與社運結合的無限可能。
即使現在交工樂隊已經解散,他們最初的理念仍延續下去,原團員林生祥與鍾永豐最近發
行《種樹》專輯,以「農民」生活為創作主題,質樸與純靜的曲調,不止描繪了美濃鄉村
的自然人文風情,以及當地對於有機農業的努力──「要跟我們的土地買米」,也將楊儒
門事件譜入述說近年來台灣農業遇見的困境。
環保運動只能以拉布條、丟雞蛋的方式進行嗎?是否還有其他管道能讓外界也聽到當地居
民的心聲?在美濃反水庫運動沸沸湯湯之際,交工的音樂在當時巧妙扮演某種形式的對外
溝通,利用貼近生活而豐富多情的詞曲感染群眾,不但增加外來力量認同,也達到撫慰內
部情緒的效果,在音樂史或運動史上,如何思考、進行將音樂與運動結合的過程,擦出音
樂與環境之間的火花,交工樂隊都是一項值得記錄的成功經驗。
※本篇為2006環境新聞志工研習營成果作業
--
作者:黃至賢、邱柏瑩、郭艾玫、林家怡、鄭佩馨
自1970年代末期,國際間逐漸呈現一股反水庫運動風潮,台灣則於1992年底,由高雄的美
濃人民首先走出來捍衛家園,串連瑪家、茂林、瑞峰等地反對大型水庫興建,引發了國內
重視水資源議題的開端,直至今日仍有雲林反湖山水庫運動持續進行中。
從美濃到湖山已相隔十數年,同樣有群人努力秉持著反水庫以保護環境和家園的理念,卻
似乎由於人事地的差異使得操作過程與成果看來有些不同,但肯定都是環保運動史上不可
或缺的里程碑。我們試圖循著美濃人的腳跡,想了解反水庫過程對當地民眾的後續影響─
─環保運動的力量如何轉化、凝聚為美濃社區發展的向心力-希望和現仍進行中的反湖山
水庫運動相對照,在兩者經驗的交流呼應中,尋找水資源議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水庫係築得屎嘛食得」~唱出心聲的交工樂隊
2000年,交工樂隊以《我等就來唱山歌》及同名專輯,獲得金曲獎最佳作曲及最佳製作人
兩項大獎。2002年,交工樂隊在五月天、刺客等知名流行樂團環伺中再以《菊花夜行軍》
拿下流行音樂類型最佳樂團獎座,許多歌迷納悶不知所以然,但交工樂隊在當時社運界和
校園已是頗有知名度的樂團,長期將音樂理念與反美濃水庫運動結合,跨越了傳統與流行
的界線,以音樂表達出美濃人對土地的熱愛。金曲獎的勝利對這些堅持用音樂「說話」的
交工團員可謂莫大的肯定。
「很想為美濃做些什麼!」這是他們聚在一起的最初理念,希望用自己的專長,以影響媒
介的角度來思索音樂與社運結合的可能性,於是這群美濃年輕後生仔,返鄉從在地出發,
第七小組菸樓錄音室,則成為一首首感人肺腑的歌曲誕生地。
1993年4月16日,年邁的鄉親們首次搭乘夜行巴士北上抗爭,卻被高樓與立法院嚇楞時,
突然手上的擴音器變成了麥克風,山歌傳唱一首又一首,「唱到高樓變青山、唱到大路變
河流」。就這樣大家一路唱到立法院,痛陳水庫對美濃生命財產與環境生態的危害,那年
的美濃水庫預算也順利暫被刪除。
「好山好水留子孫、好男好女反水庫」這樣的故事,讓他們從思考音樂的社會文化意義實
踐面來著手,運用月琴、嗩吶等客家傳統八音,再嘗試將家鄉的開墾歷史及反水庫運動的
歷程入詞,輔以親切的客家山歌語調,唱出美濃人對土地的感情,傳達保護自然土地的決
心。因此產生台灣首張反水庫運動的記實音樂──《我等就來唱山歌》──也希望透過這
張專輯的對外發行來爭取美濃以外地區,特別是都會民眾對反水庫運動的同情,乃至支持
。
林生祥上台拿獎座時說:「音樂不應該只是音樂專業者的東西,音樂本來就存在於普羅大
眾的現場。首先要『感謝』的是經濟部水資局,因為他的一項錯誤政策使得我們在美濃幹
了這麼久,自己蹲在鄉下做音樂。我們下去傾聽,下去跟勞動者學習在地的美學形式與精
神……」
擺脫運動歌曲易感倉促不耐聽之印象,交工樂隊精緻有韻味的詞曲不僅成功幫家鄉發聲,
2001年起交工樂隊並受邀參加各國的音樂節,讓台灣的在地音樂可以在世界的舞台上發光
,這大概是當初始料未及的!從對於故鄉土地的關心,肩負起新民謠創作的使命,到可以
讓國際傾聽台灣的在地聲音,他們達到了超乎當初期望的成果,但始終未遠離「音樂要為
理想發聲、為社會服務」的目標。
唱過山歌後,來自於美濃人堅韌的生命力創造出《菊花夜行軍》,交工樂隊表現出社會基
層勞動力的心聲,開始為農民、工人、土地發聲,喚起社會普羅大眾的注意,充滿革命的
能量,在在表現出音樂與社運結合的無限可能。
即使現在交工樂隊已經解散,他們最初的理念仍延續下去,原團員林生祥與鍾永豐最近發
行《種樹》專輯,以「農民」生活為創作主題,質樸與純靜的曲調,不止描繪了美濃鄉村
的自然人文風情,以及當地對於有機農業的努力──「要跟我們的土地買米」,也將楊儒
門事件譜入述說近年來台灣農業遇見的困境。
環保運動只能以拉布條、丟雞蛋的方式進行嗎?是否還有其他管道能讓外界也聽到當地居
民的心聲?在美濃反水庫運動沸沸湯湯之際,交工的音樂在當時巧妙扮演某種形式的對外
溝通,利用貼近生活而豐富多情的詞曲感染群眾,不但增加外來力量認同,也達到撫慰內
部情緒的效果,在音樂史或運動史上,如何思考、進行將音樂與運動結合的過程,擦出音
樂與環境之間的火花,交工樂隊都是一項值得記錄的成功經驗。
※本篇為2006環境新聞志工研習營成果作業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大投資 大溫暖?】之 石化篇
By Rebecca
at 2007-12-09T02:04
at 2007-12-09T02:04
【大投資‧大溫暖?】之 鋼鐵篇
By Selena
at 2007-12-09T02:01
at 2007-12-09T02:01
GIS發展與多樣化應用-以部落地圖為例
By Catherine
at 2007-12-09T01:59
at 2007-12-09T01:59
中國與印度:分化世界中的選擇
By Adele
at 2007-12-09T01:47
at 2007-12-09T01:47
西方「應對中國溫室排放承擔責任」
By Yedda
at 2007-12-09T01:46
at 2007-12-09T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