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未到 為何晝長夜短? - 地球科學討論
By Tristan Cohan
at 2011-03-18T02:45
at 2011-03-18T02:45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H1N1virus (H1N1)》之銘言:
: 我想請問一下
: 距離春分這個所謂晝夜等長的節氣還有好幾天
: 可是現在台灣的日出日落時刻顯示 (中央氣象局網站)
: 幾乎台灣各地已經開始晝長夜短了?
: 03/17 日出時刻 日沒時刻
: 台北 06:02 18:03
: 南投 06:04 18:06
: 花蓮 06:01 18:03
: 恆春 06:05 18:07
: 理論上應該是春分這天全球是晝夜等長
: 請問為何還沒到春分就已經開始晝比夜長呢?
以下是問氣象局天文站的結果:
氣象局的 "日出" 與 "日沒" 時刻,
是根據美國海軍天文台的Multiyear Interactive Computer Almanac(MICA)軟體算來.
誤差的因素有幾個:
(1)大氣折射: 軟體中有考量大氣因素
天文站人員說,如果沒有空氣,那春秋分就真的是晝夜等長;
但實際上,因為大氣折射,我們看到首道曙光(或最後晚霞)時,
太陽的中心點還在地平線下面,一般平均定為34'(角分).
而且,太陽升起(或落下)在短距離看來走的是斜線,一樣會有誤差.
但實際的大氣濃度等狀態就不一定如此,大氣造成的誤差可能達到1分鐘或更多;
尤其是高緯度的地區,一天當中太陽走的路徑與地平線的夾角非常小,
大氣折射造成的變動,會差到好幾分鐘.
(2)觀測者高度,氣象局的數字是假設觀測者所在海拔0,
如果所在的高度高,則看到的日出早,日沒晚.
(3)觀測者經緯度,日出與日沒的時刻會隨著觀測地點的經緯度而不一樣,
即使在同一個行政,經緯度不同,看到日出或日沒的時刻都會有異(約3mins).
以下詢問預報中心:
你google節氣會有一點答案: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8%8A%82%E6%B0%94
"節氣" 是中國古代用於指導農事的一種曆法.
適用範圍在長江流域一帶,(黃河?)
而台灣的位置其實已經在華南甚至副熱帶地區了,
整套搬過來,難免會有一點誤差.
另一方面, "節氣" 也是中國古代農事長期觀察下來的 "平均值" ,
和一年一年的 "個案" 相比,也有可能誤差.
所以用 "節氣" 去討論 "天氣" ,其實並不完全準確;
今年 "雨水" 那天,北台灣下很多雨,是一種氣象上的巧合.
--
: 我想請問一下
: 距離春分這個所謂晝夜等長的節氣還有好幾天
: 可是現在台灣的日出日落時刻顯示 (中央氣象局網站)
: 幾乎台灣各地已經開始晝長夜短了?
: 03/17 日出時刻 日沒時刻
: 台北 06:02 18:03
: 南投 06:04 18:06
: 花蓮 06:01 18:03
: 恆春 06:05 18:07
: 理論上應該是春分這天全球是晝夜等長
: 請問為何還沒到春分就已經開始晝比夜長呢?
以下是問氣象局天文站的結果:
氣象局的 "日出" 與 "日沒" 時刻,
是根據美國海軍天文台的Multiyear Interactive Computer Almanac(MICA)軟體算來.
誤差的因素有幾個:
(1)大氣折射: 軟體中有考量大氣因素
天文站人員說,如果沒有空氣,那春秋分就真的是晝夜等長;
但實際上,因為大氣折射,我們看到首道曙光(或最後晚霞)時,
太陽的中心點還在地平線下面,一般平均定為34'(角分).
而且,太陽升起(或落下)在短距離看來走的是斜線,一樣會有誤差.
但實際的大氣濃度等狀態就不一定如此,大氣造成的誤差可能達到1分鐘或更多;
尤其是高緯度的地區,一天當中太陽走的路徑與地平線的夾角非常小,
大氣折射造成的變動,會差到好幾分鐘.
(2)觀測者高度,氣象局的數字是假設觀測者所在海拔0,
如果所在的高度高,則看到的日出早,日沒晚.
(3)觀測者經緯度,日出與日沒的時刻會隨著觀測地點的經緯度而不一樣,
即使在同一個行政,經緯度不同,看到日出或日沒的時刻都會有異(約3mins).
以下詢問預報中心:
你google節氣會有一點答案: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8%8A%82%E6%B0%94
"節氣" 是中國古代用於指導農事的一種曆法.
適用範圍在長江流域一帶,(黃河?)
而台灣的位置其實已經在華南甚至副熱帶地區了,
整套搬過來,難免會有一點誤差.
另一方面, "節氣" 也是中國古代農事長期觀察下來的 "平均值" ,
和一年一年的 "個案" 相比,也有可能誤差.
所以用 "節氣" 去討論 "天氣" ,其實並不完全準確;
今年 "雨水" 那天,北台灣下很多雨,是一種氣象上的巧合.
--
Tags:
地球科學
All Comments
By Olivia
at 2011-03-21T05:59
at 2011-03-21T05:59
By Harry
at 2011-03-24T09:13
at 2011-03-24T09:13
By Hamiltion
at 2011-03-27T12:26
at 2011-03-27T12:26
By Audriana
at 2011-03-30T15:40
at 2011-03-30T15:40
By Rachel
at 2011-04-02T18:54
at 2011-04-02T18:54
By Caitlin
at 2011-04-05T22:07
at 2011-04-05T22:07
By Hedwig
at 2011-04-09T01:21
at 2011-04-09T01:21
By John
at 2011-04-12T04:35
at 2011-04-12T04:35
By Vanessa
at 2011-04-15T07:48
at 2011-04-15T07:48
By Brianna
at 2011-04-18T11:02
at 2011-04-18T11:02
Related Posts
剛剛的地震
By Irma
at 2011-03-16T21:24
at 2011-03-16T21:24
日本M9.0強震,最大地動加速度
By Oscar
at 2011-03-16T19:31
at 2011-03-16T19:31
日本M9.0強震,最大地動加速度
By Margaret
at 2011-03-16T18:23
at 2011-03-16T18:23
日本M9.0強震,最大地動加速度
By Anthony
at 2011-03-16T17:59
at 2011-03-16T17:59
日本宮城外海地震(M9.0)學術研討會
By Zanna
at 2011-03-16T11:58
at 2011-03-16T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