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境觀(20點) - 社會議題

Poppy avatar
By Poppy
at 2006-12-19T00:00

Table of Contents

請給我一些有關 『自然環境觀』 的資料
就像是給我過度開發有限的資源 造成環境破壞污染嚴重問題等等
的例子,最佳解答給資料最齊全、最多的人
20點唷!!加油 拜託你們了!!

All Comments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06-12-21T22:35
珊珊您好:
您舉的例子是偏向【自然環境破壞的問題】
而【自然環境觀】是指對自然環境及生態的觀念,兩者意義大不同哦。
◎人工造林取代天然林對土地造成的傷害
植物對水土保持,除了使雨水不會直接沖刷地表外,由於植物的根系能夠抓住土壤,水分經過土壤和植物本身的吸收,再慢慢蒸散釋放,所以能夠在森林中不斷循環,不致直接進入河床。
但如果是像高爾夫球場的草生地或人工造林地,水土保持的功能就遠不如天然林。草生地只能減緩雨水對土地的衝擊,但是因為根系淺薄,對土壤及水分的留存有限,大雨降下,依舊容易造成洪水和土壤流失,破壞下游水域生態系的平衡。人工造林地則因為不是當地原生樹種,適應性較差,加上人工造林常為了容易管理多為純林,林相單純容易引起病蟲害。天然林因為是適地生長,林相渾然天成組成複雜,不但能自行對抗外來的環境壓力,其於水土保持的功能,都不是人工造林所能營造的。
◎海岸溼地生態系的消失
過去一般人對於海岸地區、溼地環境等,都視同荒廢地,基於地盡其利的觀念,經常成為財團企業覬覦的地點,以填海造陸的方式開發成為海岸工業區。
事實上,這些海岸環境,不論是海岸溼地、河口溼地、河岸溼地,都是生產力極高的特殊生態系,不只供養各種溼地鳥類的覓食,更重要的是它們是經濟漁業的孵育場所,溼地的消失直接造成魚群的減少,漁獲量降低。同時,這些地區因為地勢低窪,在水量較大的颱風、豪雨季節,可以成為環境災害的緩衝區。填土之後,地勢改變,自然會造成鄰近一些原本不會淹水的地區,反而成了替代的浸水區。
◎山坡地超限利用的惡果
台灣地狹人稠,平原地區寸土寸金,許多住宅建築逐漸向山區擴張。都市、鄉鎮邊緣的山坡地幾乎都是超限利用,不僅造成地表裸露,水土保持不良,大面積整地的結果,更破壞了地層的原有結構,尤其台灣的地質年紀很輕,山勢陡峭,容易崩塌,加上處於地震帶上,先天上就是不利開發的條件,一但有外力干擾,一定雪上加霜,土石滑落、崩塌等災害頻傳,不僅直接造成自然環境的消失,同時更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居住安全。
◎產業東移的迷思
台灣東半部過去因為交通不便,開發較遲,因此保留了相當多的自然資源,然而工業化的腳步已經逐漸進入這塊台灣最後的淨土。工業化進入花蓮、台東,是否真的能夠永續發展東台灣,目前尚無定論,但是工業化所造成的污染,及對土地資源的傷害,卻是可以預期的,而且是無法回復的損失。所以,產業東移究竟是繁榮地方還是飲鴆止渴?我們是否更需要,由土地特色所發展出來的產業,例如:觀光、漁業、農業……等,應該是一個值得大家嚴肅思考的問題。
◎台北盆地的自然環境
台灣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台北盆地,但是有多少人了解自己居住的城市(鄉鎮)?台北城的特色是什麼?您喜歡它嗎?
我想大多數的台北人,共同的印象會認為台北地區房子太多,街道擁擠,空氣污染,交通混亂,實在是一個不怎麼吸引人的地方。其實台北市的近郊或社區裡就有非常多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我們的生活非常貼近,例如:筆筒樹景觀、紅樹林河口溼地…等,是世界上所有國際級大都市中所少見,只是常常被忙碌的台北人所忽略了。
大台北地區是四面環山的盆地地形,盆緣山地最高處為南勢溪上游的烏來山區,海拔2100公尺左右,是屬於雪山山脈的尾稜。其擁有的林帶和台灣陸域自然生態環境的垂直分布大致一樣,依次為鐵杉林帶、檜木林帶、樟殼林帶、楠木林帶。平原地區及盆地外緣則有河岸溼地、河口溼地、海岸林、溪口林、紅樹林及東北季風林。所以和台灣全島的植物生態帶相較,除了缺乏高山的高山寒原、冷杉林外,森林類型相當完備。其物種和森林複雜度也都較台灣西部平原地區的其他城市為高。因此擠壓的山脈和多樣化的微環境是台北先天優厚的生態條件。
其次,台北地區在冬季,來自海上的東北季風,其所挾帶的水分,經過起伏的山地丘陵的截留,造成大量降雨,使得台北盆地終年溼潤,完全沒有乾旱期,森林也全年翠綠茂密。而東北季風強勁的風勢,會有折枝等機械性傷害,形成植株矮化的東北季風林(風衝林)。此外,強風導致的低溫效應,也會使較高海拔植物的種類下降生存,更加豐富台北地區生物的多樣性。甚至,在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大屯山區,冬季偶而也會出現飄雪的現象。總之,東北季風在台北盆地帶來了降雨、強風、低溫,也帶來了台灣島少見的四季分明的溫帶氣候景觀。
又,台北市三面環山,山脈起伏綿延,溪溝穿越其間,而這些山脈稜線的末端就如手指般伸入社區,社區則沿著溪口淤積平原向山窪深入發展。這種社區依山蜿蜒,甚至往山坡地蔓延,或是社區中保有綠色島嶼的社區發展,隨處可見,尤其是北投、士林、內湖、松山、公館、景美、木柵、新店、汐止等地。而這些垂手可得的綠帶都是台北盆地珍貴的生態資源,也是台北人最值得驕傲的綠色資產。
2006-12-20 12:39:07 補充:
●自然萬物無法自外於環境而生存,不同的自然環境將孕育出不同的物種與生態,台灣地理與生態環境複雜多變,因此也擁有生物多樣性的最大可能。
事實上,台灣生態環境的問題,林林總總,大至欠缺完整的國土規劃,保護區的設置,研究資料的不足,環境教育的偏頗,小至野溪整治工程的不當,行水區的過度利用,綠化政策欠缺生態考量……等,不勝枚舉。
2006-12-20 12:39:29 補充:
所有的問題,看似千頭萬緒,但總歸是環境生態教育的不足,當人們不了解自然環境的價值、不了解土地的潛能、不了解地域性生態特色的重要時,開發行為自然而然只會著眼在短期的經濟利益。近三十年來的「開發建設」,所造成的自然環境的消失,改變土地結構造成的損失,無法估計。而這樣的社會成本一直被政府單位和開發單位所忽略,而由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國人一起在承擔。
目前的根本之道,是落實環境生態教育,深入民眾日常生活,則任何土地的開發利用、經營管理,必須要受到當地居民的監督與管理,而不再只是一味的追求個人收益。
~~~本身是相關科系畢業,對此有做過深入研究‧因篇幅關係如須了解相關資訊很樂意為您解答~~~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06-12-23T01:01
環境教育與自然災害
傳統觀念認為天災是不可避免的,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些特大的自然災害產生, 好像洪水就以若干年一遇來界定其嚴重性,而五十年一遇或百年一遇並不是在一個絕對歷史時空所發生的次數。 很多香港人會懷疑中國自九一年華東水災以來,差不多每年都發生不同情度的水災, 而且損失愈來愈嚴重。 很多熱心的香港人再反思他們的捐款是否對中華大地的災民有用。有必要指出, 在中國歷史出現水旱為災的頻率是相當高的, 一定程度上, 自然災害是超越人類能力所控制,救死扶傷是人道主義的高尚情操, 是應該肯定的。 環保時代的來臨, 傳統對天災與人為災害的二分法, 漸漸不能反映不斷擴散的環境風險,這正是全民推行適切環境教育的逼切性所在。
  傳媒及一些公眾人士對今年造成水災的原因, 漸漸由以往的不問原因, 開始關注到環境相關的因素, 例如急速的都市化、 城市垃圾淤塞下水道、 填平水道和魚塘以興建樓房、砍伐樹林引致水土留失等等。 誠然, 這些見解巳經比幾年前進步, 但作為自然災害的環境教育,需要不同社區產生適切的環境及減災意識, 在非災年才可以加緊推動預防性的措施,現時中國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對減災及相關的環境教育(群眾教育),仍然缺乏協調推行的層次及責任感的承擔, 這種情況可能又是流於把災害問題『事件化』,仍未對自然災害的環境教育方未有足夠的反醒。
  從比較宏觀的角度看, 中國是世界上地區差異性很大的國家。根據聯合國<一九九年人文發展報告>列出世界上四個地區差距較大的國家,中國是其中之一, 其他三個國家是巴西、 尼日利亞和埃及。而地理條件很大程度決定了該地區對自然災害的應變能力, 例如早前全國最富有的城市珠海發生水災,比全國最窮地區貴州省, 今年水災傷亡則慘重得多。 從生態科學的觀點看, 單是人類的一種最基本活動 - 農業,由於人口增加和大量開發耕地, 對過往沒有這樣密集的農業活動比較, 巳造成了對水循環的破壞。農業對生境的改動數千年來大規模地不斷在中國中南部進行, 有學者統計過,由於降落農田的雨水只約兩成返回天上, 比起樹林的約八成水份會保存在土壤,這使得自海洋漂進內陸的水份愈多在東南沿岸地區流走, 愈少降落於內陸深處。結果是內陸深處的森林漸漸消失, 沙漠漸漸擴大, 沿海地區的河流則愈來愈易於泛濫。
  自然災害並不因為地球的自然作用而引起破壞, 因此, 與其說大多數自然災害是意外, 不如說是當地及該社區的特質。
人類對自然災害的覺知和反應, 並不基於地球的自然作用, 而是基於關注、 壓力、 目標、 風險和社會變遷, 這些因素都不是關乎物理地緣的關係 (geophysical), 而是與現行的社會組織、 社會價值取向及其制度有關。
不應以災難現實的本身來詮釋自然災害、 其內部特徵及後果, 而應察看現行社會規律及其每日與自然環境互動的關係。
  休伊特的觀點可以推論到一個安全社區的概念, 正如 1989 年聯合國提出的減災十年的觀念, 基於某些社區的特性 (歷史及自然條件), 而對天災的反應是結構性的 (社會組織及社會價值),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互動 (人類活動的環境及生態影響) 是連續不斷的, 不因人們是否在某時某刻的關注而出現,所以, 聯合國減災委員會建議成立一群專業參與的隊伍, 依不同社區的特性, 持續不斷的鼓動社區為減災而努力,一個安全的社區才成為可能。
2006-12-19 20:51:18 補充:
現代化的結果往往會減弱人類對自然災害的關注, 城市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城市生態系統是一個人工調節的系統, 但生活在城市的人往往會以為自身可以不需要與『生態』環境協調而自足, 這就是城市提供的『方便』, 但絕大多數大城市都遇到『垃圾爆炸』的問題。
2006-12-19 20:52:23 補充:
工業化帶動的城市化也是經過細心取捨的, 一定程度是放棄農業生態, 而把資本投向城市。 傳統農業社會的自然災害對城市而言,只不過是隔岸觀火, 並不是切膚之痛。長遠而言, 應 採取為環境而教育的方法 (Education for environment),建立專業減災隊伍的同時, 必須動員農村的草根參與及發展草根民主, 制定以人為中心的環境規劃,關照作為生存的主體 - 人所享受環境和安全社區的合法權利。

台北縣土城市辦理低收入戶的條件?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06-12-19T00:00
嗯~~我想詢問一下台北縣土城市辦理低收入戶的條件?媽媽帶一個小孩(讀小一)自有房子但沒工作能力是否符合低�� ...

想買車,請問Benz-E200及Lexus-GS350誰較優

Olivia avatar
By Olivia
at 2006-12-19T00:00
請問各位大大,最進想買車,請問Benz-E200及Lexus-GS350兩者誰較優呢!Benz-E200報價249萬零利率180萬30期,Lexus-GS350報價255萬,� ...

我愛台妹這首歌算不算變態?有沒有觸犯性騷擾防制法?

Candice avatar
By Candice
at 2006-12-19T00:00
我愛台妹最後兩句口白
把衣服掀起來 把奶罩丟上來
請以女生的角度來看
這兩句算不算變態
為什麼?
如果算是變態或性騷擾
為什麼金曲 ...

請問各位警察大哥一些問題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06-12-19T00:00
1.請問你們喜歡怎樣的女生呀,外表個性方面可以描述一下嗎,請不要以一句因人而異帶過,只要針對你自己回答� ...

請問一些理化很強的大哥大姊們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06-12-19T00:00
請問一下鎂燃燒時所放出的白光可以當太陽能發電媽還有氧化鎂的強鹼可以溶解到土裡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