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教育方式(或是考試方式) - 文化差異
By Oscar
at 2009-12-17T08:51
at 2009-12-17T08:51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cutecuteemma (草上飛)》之銘言:
: 很謝謝大家熱烈討論
: 我也獲得了很多人不同的看法及觀點
: 但我想回歸到我比較想問的問題
: 問題是
: 那位荷蘭仔認為不需要背那些公式
: 是因為那些公式對他在未來就業上是沒用的
: 重點是觀念釐清,暸解教科書上的內容及觀點
: 然後他之前也有提到一點(我上一篇沒有打上去)
: 台灣人很會計算東西,或是找出答案或是結果
: 但卻較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觀點
: 從考試方式就可以顯現出來
: 他們從小就是寫申論題之類的(從什麼時候我是不太清楚啦!)
: 但我們從小就是選擇題,填充題,簡答題之類的
: (這一點我還滿同意的!)
: 這個想法也是為什麼他覺得不該考那麼多計算題,而應該是考申論題讓教授知道學生
: 是否了解裡面的觀念
: 針對以上我想知道大家是比較認同荷蘭仔,還是我們台灣的教育方式,
: 又或者是有其他見解呢?
我們總是摸著石頭過河. 只能這樣而已.
認同荷蘭人, 那就到荷蘭去生活吧.
台灣是農墾型社會, 荷蘭人引大量漢人來台發展農業, 因為
原住民的價值觀難以改變, 漢人來台兩隻腿挾著一個爛葩,
羅漢一個. 種田打獵到一定時間就領錢回鄉去也, 把台灣當
打工區. 直到國姓爺據台後, 大量移民留在本島, 但農墾文
化以深植人心, 地主收租, 佃農種田繳回一定成數稻子回饋
, 大半都是打工仔. 只有苦幹實幹才能活, 文化活動是有錢
人玩的, 一般人民務實, 重視儲蓄, 輕視懶人與殘障者. 為
生存無不用盡心思爭取自家利益, 就算上學讀書爭取的也是
文憑第一, 學問其次, 休閒更戒慎恐懼了. 台灣社會從未經
歷過西歐的文藝復興運動, 也沒有歐洲人祖先掠奪世界的經
驗與遺產. 僅有的是務實, 苦幹,變巧, 看人眼色而已. 台灣
要追上新進國度, 使用西洋諸國的貴族式教育緩不濟急, 必須
效法日本維新精神, 以模仿, 代工, 加工, 單一分工方法, 快
速聚集資產. 這半世紀以來證明這方子非常有效. 我們今天
靠這種工業生產模式得到高速經濟成長.
因為務實, 所以輕視創意, 或純粹的原創精神. 因為那種成本
我們本來就玩不起, 現在想玩也玩不起, 將來很難說.....
是老二, 就別裝老大. 至少我們不是老三......
: ※ 引述《runeplayer (Steven)》之銘言:
: : 在下認為認真的學生不會去想理解和記憶孰重孰輕的問題。
: : 因為學習過程中,這兩者是相輔相成,而非互相衝突的。
: : 或許某些科目,對理解的需求吃重些,某些科目對記憶的需求吃重些。
: : 但能否運用所學,個人心中自有一把尺,該加強哪部分就去加強,
: : 偏廢其中之一都是有害無益。
: : 會去比較,多半是考試時策略的選擇,既然只是考試策略,
: : 當然也就不是什麼踏實的學習方法。無論學校的評核制度怎麼改,
: : 總是會有人去研究相對應的策略,企圖用最小的努力換取最大的成果。
: : 這點是很難改變的。
: : 純想背公式不在乎堆導過程的人,很明顯是考試取向,考試不考推導過程,
: : 那麼推導過程就省略,公式背一背,能通過考試才要緊。
: : 但這種方式不踏實,也很容易吃鱉,明明公式都記住了,
: : 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用哪個好,亂用公式,公錯公式常常發生,
: : 就算僥倖通過了考試,記憶在腦中停留的時間也不長久,
: : 不值得羨慕。
: : 至於只想理解卻不想背公式的人,在下認為是很奇妙的存在。
: : 在我認知裡所謂理解的過程,不外乎搞清楚名詞、參數的定義,
: : 了解公式背後的邏輯,進而了解如何運用公式。
: : 理解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習的過程,這當中又少不了記憶的運用。
: : 不論是死的名詞定義,或是活的邏輯推導,都要經過記憶、思考、
: : 進而才能體會並且運用。
: : 理解的過程其實非常「厚工(台語)」。
: : 既然已經花了這麼多精神,記了這麼多東西,再花一點時間把最後的結論背起來
: : 又算得了什麼呢?
: : 比起理解的過程,記憶結論所要花的時間少得多了。
: : 況且結論是整套思考邏輯的精華,發明公式的目的也是要方便運用。
: : 即便不已考試為目標,記憶仍然可以幫助運用阿。
: : 想想看,有些知識若不記在腦中,難道以後走到哪都要把讀過的書都帶在身邊嗎?
: : 萬一手邊沒有書,又記不住,那麼如何說服別人自己是學習過這門學科的人?
: : 如何證明自己和沒學過的人不一樣呢?
: : 如果「記憶」的定義是僅止於背背公式,那麼我同意「理解」確實重要的多。
: : 但是真正的學習過程,是不能只用到其中一者的,必定是兩者相輔相成。
: : 強調「理解」的重要也不能成為不背公式的藉口。
: : 公式要不要背,實在是取決背了這公式能不能幫助你運用所學的知識。
--
: 很謝謝大家熱烈討論
: 我也獲得了很多人不同的看法及觀點
: 但我想回歸到我比較想問的問題
: 問題是
: 那位荷蘭仔認為不需要背那些公式
: 是因為那些公式對他在未來就業上是沒用的
: 重點是觀念釐清,暸解教科書上的內容及觀點
: 然後他之前也有提到一點(我上一篇沒有打上去)
: 台灣人很會計算東西,或是找出答案或是結果
: 但卻較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觀點
: 從考試方式就可以顯現出來
: 他們從小就是寫申論題之類的(從什麼時候我是不太清楚啦!)
: 但我們從小就是選擇題,填充題,簡答題之類的
: (這一點我還滿同意的!)
: 這個想法也是為什麼他覺得不該考那麼多計算題,而應該是考申論題讓教授知道學生
: 是否了解裡面的觀念
: 針對以上我想知道大家是比較認同荷蘭仔,還是我們台灣的教育方式,
: 又或者是有其他見解呢?
我們總是摸著石頭過河. 只能這樣而已.
認同荷蘭人, 那就到荷蘭去生活吧.
台灣是農墾型社會, 荷蘭人引大量漢人來台發展農業, 因為
原住民的價值觀難以改變, 漢人來台兩隻腿挾著一個爛葩,
羅漢一個. 種田打獵到一定時間就領錢回鄉去也, 把台灣當
打工區. 直到國姓爺據台後, 大量移民留在本島, 但農墾文
化以深植人心, 地主收租, 佃農種田繳回一定成數稻子回饋
, 大半都是打工仔. 只有苦幹實幹才能活, 文化活動是有錢
人玩的, 一般人民務實, 重視儲蓄, 輕視懶人與殘障者. 為
生存無不用盡心思爭取自家利益, 就算上學讀書爭取的也是
文憑第一, 學問其次, 休閒更戒慎恐懼了. 台灣社會從未經
歷過西歐的文藝復興運動, 也沒有歐洲人祖先掠奪世界的經
驗與遺產. 僅有的是務實, 苦幹,變巧, 看人眼色而已. 台灣
要追上新進國度, 使用西洋諸國的貴族式教育緩不濟急, 必須
效法日本維新精神, 以模仿, 代工, 加工, 單一分工方法, 快
速聚集資產. 這半世紀以來證明這方子非常有效. 我們今天
靠這種工業生產模式得到高速經濟成長.
因為務實, 所以輕視創意, 或純粹的原創精神. 因為那種成本
我們本來就玩不起, 現在想玩也玩不起, 將來很難說.....
是老二, 就別裝老大. 至少我們不是老三......
: ※ 引述《runeplayer (Steven)》之銘言:
: : 在下認為認真的學生不會去想理解和記憶孰重孰輕的問題。
: : 因為學習過程中,這兩者是相輔相成,而非互相衝突的。
: : 或許某些科目,對理解的需求吃重些,某些科目對記憶的需求吃重些。
: : 但能否運用所學,個人心中自有一把尺,該加強哪部分就去加強,
: : 偏廢其中之一都是有害無益。
: : 會去比較,多半是考試時策略的選擇,既然只是考試策略,
: : 當然也就不是什麼踏實的學習方法。無論學校的評核制度怎麼改,
: : 總是會有人去研究相對應的策略,企圖用最小的努力換取最大的成果。
: : 這點是很難改變的。
: : 純想背公式不在乎堆導過程的人,很明顯是考試取向,考試不考推導過程,
: : 那麼推導過程就省略,公式背一背,能通過考試才要緊。
: : 但這種方式不踏實,也很容易吃鱉,明明公式都記住了,
: : 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用哪個好,亂用公式,公錯公式常常發生,
: : 就算僥倖通過了考試,記憶在腦中停留的時間也不長久,
: : 不值得羨慕。
: : 至於只想理解卻不想背公式的人,在下認為是很奇妙的存在。
: : 在我認知裡所謂理解的過程,不外乎搞清楚名詞、參數的定義,
: : 了解公式背後的邏輯,進而了解如何運用公式。
: : 理解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習的過程,這當中又少不了記憶的運用。
: : 不論是死的名詞定義,或是活的邏輯推導,都要經過記憶、思考、
: : 進而才能體會並且運用。
: : 理解的過程其實非常「厚工(台語)」。
: : 既然已經花了這麼多精神,記了這麼多東西,再花一點時間把最後的結論背起來
: : 又算得了什麼呢?
: : 比起理解的過程,記憶結論所要花的時間少得多了。
: : 況且結論是整套思考邏輯的精華,發明公式的目的也是要方便運用。
: : 即便不已考試為目標,記憶仍然可以幫助運用阿。
: : 想想看,有些知識若不記在腦中,難道以後走到哪都要把讀過的書都帶在身邊嗎?
: : 萬一手邊沒有書,又記不住,那麼如何說服別人自己是學習過這門學科的人?
: : 如何證明自己和沒學過的人不一樣呢?
: : 如果「記憶」的定義是僅止於背背公式,那麼我同意「理解」確實重要的多。
: : 但是真正的學習過程,是不能只用到其中一者的,必定是兩者相輔相成。
: : 強調「理解」的重要也不能成為不背公式的藉口。
: : 公式要不要背,實在是取決背了這公式能不能幫助你運用所學的知識。
--
Tags:
文化差異
All Comments
By Annie
at 2009-12-18T02:09
at 2009-12-18T02:09
By William
at 2009-12-18T12:31
at 2009-12-18T12:31
Related Posts
不熟的人跟你說她離婚了.....
By Elvira
at 2009-12-17T01:42
at 2009-12-17T01:42
大學的教育方式(或是考試方式)
By Rebecca
at 2009-12-10T17:43
at 2009-12-10T17:43
大學的教育方式(或是考試方式)
By Joe
at 2009-12-10T16:16
at 2009-12-10T16:16
美國小孩拿折扇
By Oscar
at 2009-12-10T14:56
at 2009-12-10T14:56
大學的教育方式(或是考試方式)
By Charlie
at 2009-12-09T22:25
at 2009-12-09T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