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方式可用來發電??? - 社會議題

Zora avatar
By Zora
at 2005-06-20T00:00

Table of Contents

有哪些方式可用來發電???

All Comments

Elma avatar
By Elma
at 2005-06-24T21:35
太陽能電力:
太陽能場包含許多排的太陽能集電器,他們與一個中央的熱交換機聯結,來產生驅動電動的發電機。這 些集電器通常被曲面的反射鏡環繞,並且方向隨著太陽光的角度而改變,使之更有效率。每一個集電器都可旋 轉並設計成永遠直接面對太陽。整日裡,集電器的位置由一台小型腦控制的馬達不停的做調整。
水力發電:
水是自然動力中最有用,因為它最容易被掌控。流水可經由水閘或管線被輸送,更重要的,一條河流可藉水壩區隔成能容納大量水的水庫,當需要時便釋出其所需的量,水力亦被用來儲存其他發電廠多餘的能量,這可所謂的抽蓄發電廠來處理,及使用兩個分離且不同水平面的蓄水庫。正常運作下,位置較高的水庫的水被用來驅動渦輪產生電,而經過渦輪的水便儲存在較低的水庫。一但有多餘的電,便被用來抽取較低水庫的水回到較高的水庫。電力的需求在白天時達到最高點,這亦意味著,大多數的發電站,抽水的工作通常在夜間完成。
火力發電:
自從人類發明鑽木取火以後,就不斷利用火產生的熱能源征服大自然。火力發電視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放入鍋爐裡燃燒,鍋奴裡裝置一圈一圈的水管。水管裡的水被燃燒成高溫的水蒸氣後,就會推動蒸氣渦輪機,進而轉動發電機產生電力。火力發電廠是現今發電方式最普及的發電廠,但它產生廢氣、灰塵、空氣污染與燃料成本貴、燃料運輸與儲存不易等問題是它最大的缺失。
地熱發電:
「閃化蒸汽處理」,也就是使地熱水因降壓而迅速蒸發,然後導入低氣壓之蒸汽渦輪機,產生動力以發電。發電後的高溫蒸汽,往往先經過冷卻器予以冷凝再排入河川中或打入地下。
沼氣發電:
利用動物排泄物與垃圾堆中的沼氣當燃料,燃燒後產生爭氣熱能來推動渦輪機的發電法。
洋流發電:
逆方向旋轉的2枚大型螺旋轉的巨大洋流發電系統。
風力發電:
中型風力發電裝置的內部,由風車翼、變距機構、加速器、發電機和方向控制用小風車所組成。變距機構可以依風力大小改變風車翼的受風面積大小,以調整轉速使保持一定。方向控制用風車是依風向調整風車 翼,保持風車翼正面朝著風向。當加速器使風車的轉速﹝即每秒的旋轉次數﹞昇高到一定限度時才開始發電。 這種發電設備,最高可發電10千瓦。
溫差發電:
在開路式溫差發電系統中,海面較溫熱的海水,經除去CO2等氣後,送入真空蒸發槽變成蒸汽,此蒸汽推動熱機,產生動力以驅動發電機發電,用過的蒸汽經冷凝變成淡水,冷水是藉助海面下層較低溫的水。
閉路式溫差發電系統中,常採氨為工作媒體,溫熱的海水流入蒸發器使氨汽化,此氨蒸汽送入渦輪機產生動力,然後導入冷凝器,而被來自較深處之低溫海水所冷凝,變成液氨流回蒸發器繼續使用。
潮汐發電:
利用潮的滿乾所型成的落差,來從事發電的方法,如圖所示,在海灣圍建提防和水路,在漲潮時引水入儲水池;退潮時將儲水放出,每日可發電4次,但當潮的滿乾落差小時,則很難發電。
Oscar avatar
By Oscar
at 2005-06-21T12:46
風.水.人.火.太陽能.核能
Carol avatar
By Carol
at 2005-06-24T02:22
核能 水力 火力 地熱 太陽能 風力 ..............很多
Hedda avatar
By Hedda
at 2005-06-23T21:56
太陽能電力
自太陽能製造出有用的電力需要相當大規模的設備,最廣為人們採用的設計是太陽能場(thesolar field)他以經施行於一些國家,包括澳洲、日本、西班牙、義大利和美國。
一個太陽能場包含許多排的太陽能集電器,他們與一個中央的熱交換機聯結,來產生驅動電動的發電機。這 些集電器通常被曲面的反射鏡環繞,並且方向隨著太陽光的角度而改變,使之更有效率。每一個集電器都可旋 轉並設計成永遠直接面對太陽。整日裡,集電器的位置由一台小型腦控制的馬達不停的做調整。
太陽能能場的主要缺點是在熱從集電器轉移至中央熱交換機的過程中流失,一個解決方法是籍一個含有數千 個分離的鏡子的循環區域,將太陽的熱能集中到一個中央收集點。第一個中央收集系統是溫度達攝氏3000度(華氏5400度)以上的實驗性太陽能熔爐,而在西元1980年代,第一個中央收集動力塔開始運作。太陽的射線焦點集聚在動力塔的頂端,並且藉一連串含有液態鈉的黑色管子來收集熱,在基底的熱交換機和鍋爐連結,以產生蒸氣來驅動發電機。
水力發電
水是自然動力中最有用,因為它最容易被掌控。流水可經由水閘或管線被輸送,更重要的,一條河流可藉水壩區隔成能容納大量水的水庫,當需要時便釋出其所需的量。
水力常被規劃成水力發電廠,通常建基於大型的水壩,最佳的地理位置是在高山地區且狹窄而兩側陡峭的河谷,水壩建於如此的河谷可以產生超過100公里(60英哩)長的蓄水庫。大規模的計劃或許就不只一個簡單的水壩和蓄水庫。在澳洲的雪山(Snowy Mountains),雪河的水藉由一連串的地下通道,轉至十六個發電廠。
水力亦被用來儲存其他發電廠多餘的能量,這可所謂的抽蓄發電廠(pumped-storageplant)來處理,及使用兩個分離且不同水平面的蓄水庫。正常運作下,位置較高的水庫的水被用來驅動渦輪產生電,而經過渦輪的水便儲存在較低的水庫。一但有多餘的電,便被用來抽取較低水庫的水回到較高的水庫。電力的需求在白天時達到最高點,這亦意味著,大多數的發電站,抽水的工作通常在夜間完成。
火力發電
自從人類發明鑽木取火以後,就不斷利用火產生的熱能源征服大自然。火力發電視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放入鍋爐裡燃燒,鍋奴裡裝置一圈一圈的水管。水管裡的水被燃燒成高溫的水蒸氣後,就會推動蒸氣渦輪機,進而轉動發電機產生電力。火力發電廠是現今發電方式最普及的發電廠,但它產生廢氣、灰塵、空氣污染與燃料成本貴、燃料運輸與儲存不易等問題是它最大的缺失。
地熱發電
我國位處地熱地帶中,對於地熱的利用抱著莫大的期待和遠景;目前正不斷進行研究和探測的工作,相信不久將可加速開發。我國國民每人使用的平均電力約0.4千瓦,所以人口5萬人的鄉鎮只要有2萬千瓦的地熱發電廠,即可供應全鄉鎮的用電量。位於宜蘭縣的清水地熱發電廠,目前發電量已有800千瓦。
現在所進行的地熱發電廠,是採直接取用地下蒸氣來旋轉汽輪機發電的蒸氣發電法。另外還有從地面將水送入地下產生蒸氣的方法,使用此法時,即使地下沒有蒸氣儲存層的地方,仍然可以發電。所以,地熱可說是無窮盡的地下能源。
由於地熱介質可能是熱水或熱蒸汽,溫度壓力又有很大的差異,因此發電方式隨地熱性質而異。
對於高溫地熱水,常採用「閃化蒸汽處理」,也就是使地熱水因降壓而迅速蒸發,然後導入低氣壓之蒸汽渦輪機,產生動力以發電。發電後的高溫蒸汽,往往先經過冷卻器予以冷凝再排入河川中或打入地下。
高溫而乾的地熱蒸汽可以直接通入汽輪機;潮溼的地熱蒸汽﹝混有熱水﹞則需經過汽水分離裝置,再把乾蒸汽通往汽輪機。如果溼蒸汽中所含熱水之溫度相當高,則仍可經閃化處理再予利用﹝於發尾﹞或用做其他用途。
很多地熱具有腐蝕性或容易使管路中積垢,因此而採行間接式發電,亦即先把地熱能經熱交換器轉移給工作介質﹝例如潔淨的水蒸汽、烷屬烴(Paraffin hydrocabon)類,三甲基甲烷﹞,使其成高壓高溫蒸汽,再輸入高壓汽渦輪機,以產生動力發電。
沼氣發電
利用動物排泄物與垃圾堆中的沼氣當燃料,燃燒後產生爭氣熱能來推動渦輪機的發電法。沼氣一般的成份為:
甲烷60~70%
二氧化碳230~30%
硫化氫1~5%
水蒸汽等少許
欲得良質的氣體燃料,必須把上述氣體中之不純物去除,以提高燃燒利用價值;上述不純物中水份會堵塞通氣孔道,和二氧化磷一樣含量多則降低整個燃氣之燃燒值﹝發熱量﹞,此外硫化氫會腐蝕機械設備而且燃燒時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於人有害。
沼氣﹝生質氣﹞轉化的方法,主要是以嫌氣釀酵,嫌氣發酵不但可以製出有用的燃氣,還可以製成肥料,同時對生質具有殺菌的功效。
洋流發電
與黑海同規模的墨西哥灣洋流,目前有「可里奧利里1號」,正在從事實驗中,外徑171公尺,長110公尺,重量約6000噸,具有逆方向旋轉的2枚大型螺旋轉的巨大洋流發電系統。每秒2.3公尺的洋流,可輸出8萬3000千瓦的電力。
風力發電
利用風力推動風車旋轉發電機,叫風力發電。風力發電主要是使用螺旋槳型風車,有時亦採用錐形或新式多翼型等。風力發電的優點是不會造成公害,而且取用不盡。但風力發電也有困難,就是風向和風力時常改變,且無法 將能量集中。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所以需組合特殊裝置。目前已有3000千瓦的風力發電設備在運轉。
發電的方法
中型風力發電裝置的內部,由風車翼、變距機構、加速器、發電機和方向控制用小風車所組成。變距機構可以依風力大小改變風車翼的受風面積大小,以調整轉速使保持一定。方向控制用風車是依風向調整風車 翼,保持風車翼正面朝著風向。當加速器使風車的轉速﹝即每秒的旋轉次數﹞昇高到一定限度時才開始發電。 這種發電設備,最高可發電10千瓦。
溫差發電
在各種海洋能的應用之中,以溫差發電最具實質意義﹝及成效﹞,是故一談到「海洋能」,幾乎意味的就是海洋溫差發電海洋溫差發電又稱為海洋熱能轉變﹝OTEC,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主要工作原理為海水吸收太陽能後,造成海水表面及下層溫度之差(約在攝氏二十度以上)如果採用適當的工作媒體 來搬運熱能推動汽渦輪機再驅動發電機即可發電。
溫差發電能源轉換系統,可分「開路式」及「閉路式」兩類。
在開路式溫差發電系統中,海面較溫熱的海水,經除去CO2等氣後,送入真空蒸發槽變成蒸汽,此蒸汽推動熱機,產生動力以驅動發電機發電,用過的蒸汽經冷凝變成淡水,冷水是藉助海面下層較低溫的水。
閉路式溫差發電系統中,常採氨為工作媒體,溫熱的海水流入蒸發器使氨汽化,此氨蒸汽送入渦輪機產生動力,然後導入冷凝器,而被來自較深處之低溫海水所冷凝,變成液氨流回蒸發器繼續使用。
海洋溫差發電廠的建造
建廠工程可分陸上型及海上型,又可分固定型及浮泊型,浮泊型是指可以航行移動或以纜錨固定於海底。
海上型的發電廠依浮沈程度,又可分為船型、潛水艇型、半潛水型、浮游圓盤型及潛水圓柱型,其中以半潛水型試驗後評價較高。
浮油式電廠,底部有長的800公尺,直徑10公尺之進水管伸下海底。固定式電廠有的是在深約800公尺海中設平臺,也有的在深約100公尺的岸外殼淺海平臺﹝另拉出數公里長的進水管伸往深海﹞,固定在岸上的建築成本較低,但進水管及其保溫施工成本較高。
優點
(1)海洋能來自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能源,且不需要燃料,可不受制於人。
(2)溫差發電是連續性的輸出,不像太陽能或風力會受時間、氣候等影響而隨時變動。
(3)溫差發電過程產生污染甚少,必要時可以做到無污染,對環境破壞的也最小。
(4)溫差發電廠往往建於海中,遠離城市及海濱,對於居住環境沒有干擾及不良影響,此外當初欲建廠時,對土地之取得、購置也不致會發生問題。
(5)溫差發電可伴生淡水,以100MW的電而言,每天可分餾出一百萬加侖的淡水;可供食用及農業灌溉、養殖用。
(6)溫差發電過程產生的廢熱,可以回收利用,供小型動力機械或農漁業使用。
(7)溫差發電廠發出的電能,除了供給城市用電,也可以就近設廠製造淡水、食鹽、海產加工、製取氫氣等。
方法
利用表層和底層海水的溫度差的發電方式,乃是利用沸點低的液體,使溫水蒸發為氣體,以便旋轉汽輪發電,而經過汽輪機後的氣體,被冷水冷卻恢復原來的液體。此時,沸點低的液體就被密封在封閉管的回路中,故稱為封閉循環式。目前,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正在進行研究開發中,它有浮在海洋發電和陸上發電兩種方式。其中陸上的發電方式,必須用長水管從深海汲水,所以需要選擇特殊的地形,否則無法獲得適當的水源。最近西太平洋諾魯共和國曾委託日本,建設陸上溫度差發電廠,1000千瓦的有2台,已於西元1982年中完成並正式運轉。
潮汐發電
利用潮的滿乾所型成的落差,來從事發電的方法,如圖所示,在海灣圍建提防和水路,在漲潮時引水入儲水池;退潮時將儲水放出,每日可發電4次,但當潮的滿乾落差小時,則很難發電。
http://home.pchome.com.tw/cool/hcl123/d.htm
網站上還有圖片解說唷
【再生能源 】
  台灣地區自產能源貧乏,絕大部份的能源消費均須仰賴進口,而且環境保護意識日益覺醒,使得開發自產能源、利用綠色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彰顯。因此政府當局已擬訂台灣地區再生能源發展之政策,本公司並配合進行系列之開發與研究發展計畫。
  政府在民國87年5月召開全國能源會議,宣布了在公元2020年時新能源規劃要達到1~3%占比的目標,其後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完成「新及淨潔能源開發規劃」,對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作了深入的探討分析,擬訂了我國各項再生能源的規劃發展目標。行政院91年8月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訂定再生能源發電容量獎勵總量為650萬瓩,進一步宣示加強推動再生能源發電之政策。
  台電公司歷年來亦積極進行各類再生能源之應用研究,並已選擇其中較具發展潛力的小水力、風力、太陽光電、海洋溫差以及波浪發電等項目,進行調查與研究。其中小水力發電之開發工作,本公司視之為傳統電力資源而持續辦理,成效較好。風力發電為現階段成本較低廉之再生能源,將為開發重點,其他再生能源尚屬配合發展階段,零星而量少。
  再生能源發電機組之淨尖峰能力定義為發電機組於尖峰需電時段之電力產出,在可靠度85%時所相對應之輸出容量。依此原則估算,風力機組淨尖峰能力為0,太陽光電淨尖峰能力為裝置容量20%,地熱及生質能發電之淨尖峰能力為裝置容量50%,且因再生能源之發電量易受天候影響,發電量不穩定,故除水庫或調整式水力、地熱及生質能外,僅能提供輔助性電源。
  民國92年6月底再生能源(含慣常水力)裝置容量為191.1萬瓩,佔系統裝置容量5.9%,淨尖峰能力為151.7萬瓩,佔系統淨尖峰能力4.6%。
風力
台灣為一海島地形,每年約有半年以上的東北季風期,沿海、高山及離島許多地區之年平均風速每秒皆超過4公尺,風能潛力相當優越,根據調查顯示,台灣全省年平均風速每秒大於4公尺的區域,總面積約佔2,000平方公里,可開發的風能潛力估計約為300萬瓩。例如本省中西部海濱以及離島地區,都很適合開發風力發電。
台塑麥寮獨立發電業裝置的四部660瓩風力發電機組,已於民國89年底開始商轉,天龍造紙公司亦以自用發電設備設置二部1750瓩風力發電機組,於民國91年10月開始運轉。由於台灣各離島位處偏僻,燃料成本比較昂貴,在各離島發展風力發電,與柴油發電機組併聯供電,可以節省燃料、降低發電成本,較具經濟價值。因此,本公司已於民國90年9月13日完成澎湖中屯風力發電機組四部,每部機組容量600瓩共計2400瓩。由於澎湖中屯四部風力發電機運轉情況極優,本公司正進行其二期擴建計畫(再加2400瓩),預計於93年底前完成商轉。
為儘速達成政府綠色電力政策目標,及配合未來全球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發展需求,本公司已擬定「風力發電十年發展計畫」,積極推動風力發電應用:規劃於台灣西部沿海風能資源豐富地區優先辦理,未來十年內以至少設置200台風力發電機或總裝置容量30萬瓩以上為目標。目前已完成「風力發電第一期計畫可行性研究」,並於91年7月11日奉 行政院核准實施,將於92~94年間於本公司現有電廠及台中港、新竹、桃園海濱等地共興建完成60部風力發電機,總裝置容量10.08萬瓩,現已積極展開土地租用及施工準備中。此外,本公司正積極尋覓優良風力廠址,將適時規劃風力發電第二期計畫。初步選擇雲林縣海濱、彰濱工業區及台中港區等地,本公司將於廠址土地及風況初步評估完成後,再適時研提「風力發電第二期計畫可行性研究」,陳報政府審查通過後實施,初估應可於95~97年間興建約六十台之風力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在10萬瓩左右。
太陽能
台灣地區雖地處亞熱帶,惟因氣候因素,日照強度不如同緯度其他地區理想,加以台灣本島地狹人稠,寸土寸金,且夏秋期間颱風頻仍,再加上太陽能電池等設備投資費用昂貴,限制了台灣地區太陽能應用條件。目前經濟部正擬訂鼓勵太陽能發電之措施,本公司將配合政策,選擇適當地點,設置太陽能發電之推廣設施。
目前國內已具備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的製造及安裝技術與能力,國內亦已設置數處小型太陽光發電示範系統,包括奇萊、南湖大山的高山避難指示燈,南湖大山圈穀的避難示範小屋,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白楊瀑布步道上的隧道照明設備等,以及玉山氣象站的高山PV系統。台電公司自82年及88年開始於恒春地區及澎湖地區進行太陽日照量及氣象資料調查蒐集,以備日後評估設廠之可行性;另外在臺北樹林「電力綜合研究所」內,設置一座3kw太陽能發電系統,與市電供電系統併聯測試研究,以作為未來小型太陽能發電系統推廣技術的基礎。
此外,為積極研究與推動太陽光電系統,本公司已在台北樹林電力綜合研究所內及台北市區營業處各興建一座20峰瓩的太陽光電示範系統。並擬於台灣中、南部再選擇本公司所屬辦公處所,分別設置一套10峰瓩至20峰瓩不等的太陽光電示範系統。中部地區為南投區營業處,南部地區為大林發電廠及第三核能發電廠,預計可於93年完工。此外,本公司並擬進行大規格的太陽光電發電廠之研究。
地熱
台灣位處環太平洋火山帶,多處山區顯示具有地熱蘊藏,根據台灣地熱資源初步評估結果,全台灣地區有近百處顯示具溫泉地熱徵兆,但較具開發地熱潛能者有26處,理論蘊藏量約有100萬瓩,其中大屯山區約具50萬瓩,惟因係屬火山性地熱泉,其酸性成分太高或蒸氣含量太少,較不具發電價值。因此,如能克服地熱酸性成分高與蒸氣含量少兩項科技發展上之瓶頸,則地熱發電在台灣地區將會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本省前有清水及土場兩座地熱發電廠,裝置容量分別為3.0及0.3千瓩,其中清水電廠由於地熱井蒸汽及熱水產量顯著降低,出力由初期之1.6千瓩降至0.3千瓩左右,成效並不理想,嗣後配合中油關井作業已於82年11月15日起停止發電,土場電廠因本公司與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簽訂之「土場地熱發電廠電能購售契約」自85年9月24日起終止,故停止發電。為期有效利用我國地熱資源,目前本公司除無償提供清水地熱發電機組設備給宜蘭縣政府使用之外,並積極協助其辦理「清水地熱發電多目標利用計畫」,宜蘭縣政府也將以BOT方式對外招商。
海水溫差
本省東部海域水溫與地形條件有利於開發海水溫差發電。本公司於民國70年開始進行「台灣東部海域海洋溫差發電潛能研究計畫」,完成候選廠址環境資料調查以及初步可行性研究與電廠概念設計。研究結果發現:溫差發電冷水管路之舖設技術風險甚高,而且發電成本遠遠高於傳統燃煤或燃油火力發電。
本公司另外於78年10月與國立交通大學合作完成「海洋溫差多目標利用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根據該項研究發現:以目前的技術水準而言,投資興建海水溫差電廠之技術風險仍高,發電成本亦不具經濟效益。其後本公司又奉命與相關單位合作,重新評估「海洋溫差多目標利用」,並於民國80年12月完成「和平海洋溫差發電預定廠址外海海床調查研究」,調查結果發現該廠址有地層滑動的潛在風險。
波浪
歐美等國雖積極進行波浪發電之研究,惟世界上迄今尚無商業性波浪發電之運轉經驗。本省沿海及離島地區,因受季風之吹襲,波瀾浪濤終年不斷,本公司於民國76年2月開始進行本省地區波浪發電先驅計畫,進行波浪發電系統之研究,調查評估台灣沿岸波浪發電之潛能、波浪發電的初步可行性研究以及電廠概念設計。隨後並進行評選適於興建波浪發電示範電廠之廠址,以及相關環境資料之調查與蒐集。
此外,本公司亦曾辦理「核能四廠進水口防波堤設置波浪發電可行性評估及初步設計」,評估研究計畫之存活率與發電效益,並於民國84年6月完成研究報告。
潮汐
潮差發電若以目前低水頭水輪機應用技術而言,基本上只要有一米的潮差及可供圍築潮池的地形即可開發。台灣沿海之潮汐,最大潮差發生在金門、馬祖外島,約可達5公尺潮差,其次為新竹南寮以南、彰化王功以北一帶的西部海岸,平均潮差約3.5公尺,其他各地一般潮差均在2公尺以下,與經濟性理想潮差6~8公尺仍有相當差距。由於台灣西部海岸大都為平直沙岸,亦缺乏可供圍築潮池的優良地形,並不具發展潮差發電之優良條件,僅能考慮利用現有的港灣地形開發。對於金門及馬祖兩個離島來說,因該兩離島之發電成本較昂貴,發展潮差發電應具較佳之經濟誘因。故台灣的潮差發電發展方向應以金門、馬祖兩離島為先導廠址。
黑潮
台灣地區可供開發海流發電應用之海流,以黑潮最具開發潛力,黑潮的厚度約為200~500公尺,寬度約100公里至800公里左右,其流速介於0.5m/sec至1m/sec,理論上利用黑潮發電是可行的,但對深海用的水輪發電機尚屬研究階段,技術可行性有待驗證。鑑於國內缺乏相關黑潮發電技術研究資料,因此現階段將先進行東部海域及澎湖跨海大橋海流環境調查和發電技術資料蒐集,並於88年11月由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完成台灣東部黑潮發電應用調查規劃研究報告。
生質能
生質能的廣泛定義即指所有有機物,經各式自然或人為化學反應後,再焠取其能量應用,例如由農村及都市地區產生的各種廢棄物,如牲畜糞便、農作物殘渣、城市垃圾、及工業廢水等,皆可經由直接燃燒應用,或由微生物的厭氧消化反應而產生沼氣後再行應用。
目前台灣地區的生質能發電應用有垃圾焚化發電及沼氣發電二大類,前者以內湖焚化廠成效最好,目前已將其產生的部份剩餘電力回售給台電公司,連同其他垃圾焚化發電,總計裝置容量有475.3千瓩。沼氣利用在農委會及農林廳的輔助下,為豬糞尿厭氧消化處理研究首開其端,開發各種沼氣利用的途逕,包括烹調、發電及運輸。較代表性例子有高雄立大農畜公司,建立200頭豬糞尿處理系統,產生的沼氣直接供燃燒及發電之用。另在台糖公司竹南畜產研究所設立10,000頭豬糞尿處理系統,產生的沼氣做為170kVA雙燃料引擎的動力,提供養豬場的電力之需。此外,經濟部及環保署於民國85年中開始協助再生能源業者開發國內垃圾掩埋場沼氣發電計畫;迄今為止,已有台北之山豬窟、福德坑、台中文山、高雄西青埔等垃圾掩埋場之沼氣發電廠順利併聯發電,合計裝置容量21.792千瓩,本公司並配合購電,未來則視成效逐步擴展至其他縣市。
http://www.taipower.com.tw/main_6/main_6_10_6.htm
【不可再生能源】
煤、石油、天然氣、鈾(核能)等

請問你們對兩岸關係未來的看法?

Yedda avatar
By Yedda
at 2005-06-19T00:00
我想請問你們對兩岸關係未來的看法?
因為最近又要交文章了~
請把你們的意見給我~謝謝^_^

全球化的背景跟定義

Susan avatar
By Susan
at 2005-06-19T00:00
如題....全球化的定義跟背景是什麼呢?
Update:
我是只要簡單的答案好嚕~~~atat

如何控制酸雨不再生成?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05-06-19T00:00
如何控制酸雨不再生成?

請問92 93年的十大死亡疾病!<二十點>

Ivy avatar
By Ivy
at 2005-06-19T00:00
請問一下 92年 的十大死亡疾病
還有 93年的十大死亡疾病
!!感謝唷!!

對於這次的憲改有什麼看法?

Gary avatar
By Gary
at 2005-06-19T00:00
這次的憲改雖然只包括了:立委席次減半、立委任期延長以減少選舉的次數、「單一選區兩票制」立委選制的改革、廢除國大、以及「公投入憲」等五�� ...